幸福
志愿服务月
3

企业文化

集团新闻

集团产业

法律法规

/
/
/
产权制度改革焕发新的活力

产权制度改革焕发新的活力

【概要描述】21世纪初,竹叶山集团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顺利实现产业转型,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湖北省行政村之首。但是,在一派欣欣向荣表象之下,产业与体制的矛盾日益突显。制约竹叶山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它主要表现在农民、农业及自然村落虽已消失,但村民的农民户口身份不能获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村办企业不能享受城市所属企业同等的社会服务。另一类是农村集

产权制度改革焕发新的活力

【概要描述】21世纪初,竹叶山集团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顺利实现产业转型,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湖北省行政村之首。但是,在一派欣欣向荣表象之下,产业与体制的矛盾日益突显。制约竹叶山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它主要表现在农民、农业及自然村落虽已消失,但村民的农民户口身份不能获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村办企业不能享受城市所属企业同等的社会服务。另一类是农村集

  • 分类:竹叶山故事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3-20 16:34
  • 访问量:
详情
  21世纪初,竹叶山集团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顺利实现产业转型,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湖北省行政村之首。但是,在一派欣欣向荣表象之下,产业与体制的矛盾日益突显。制约竹叶山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它主要表现在农民、农业及自然村落虽已消失,但村民的农民户口身份不能获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村办企业不能享受城市所属企业同等的社会服务。另一类是农村集体所有的产权体制形成的体制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村委会的社会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重叠,村务管理与企业经营事务管理混合操作,村企合一、产权不明,经营效率难以提高。体制性矛盾严重阻碍了竹叶山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阻碍了村办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从体制上改革。
  竹叶山集团的改革不同于大多数企业直接买断土地的做法,而是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由集团统一支配管理。为了让广大村民能够理解支持体制改革,集团组织村民以“是否应该进行体制改革”、“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和“体制改革后如何发展”三个问题为核心展开讨论。2002年2月2日,竹叶山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议了竹叶山改制及资产量化的工作汇报,并决定成立财务审查小组,对竹叶山村改制工作之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审核;决定成立村民资格审查小组,对纳入竹叶山改制及资产量化范围内的村民及村民子女的资格进行审查。
  前期充分的思想工作为股份制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竹叶山村全面启动产权制度改革,12月10日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通过了《竹叶山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性方案》,并经武汉市江岸区公证处公证。2003年10月16日,武汉竹叶山集团股份公司全体股东在武汉市竹叶山汽车市场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这标志着竹叶山“村民变股东”的正式实现。2003年11有6日,武汉竹叶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由法人股东变更为自然人股东。2005年,村民户口改登,村民变居民。
  根据改革方案,村级所有资产置于竹叶山集团股份公司名下,将竹叶山集团股份公司的股份拆分为4375万股,全部量化给349名村民。考虑到企业控制权的安排和企业战略经营的连续性,村民被划分为普通村民与管理者两部分。管理者持有集团股份公司25.26%的股份;其他村民持有竹叶山集团股份公司74.74%的股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体制改革措施,竹叶山顺利完成了村民变股民的体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为增加村民收入,促进竹叶山村稳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村民成股东,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收益权,并根据经营状况参加分红,从此村民不再是“旁观者”或“局外人”,而是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股东。还将全体村民纳入社保体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体制改革的全面完成,促使其社会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彻底分离。通过社会职能的变革,完成农村向城镇的转移;通过身份的改变,完成社会管理职能下旧体制对农民自由流动的身份约束;通过经济管理职能的变革,完成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的分离。这些变革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体制保障,很多城中村在城市发展中淹没了,竹叶山村却发展起来,这正是因为竹叶山充分利用了区位及土地优势,契合时代的脉动,不断创新,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道路。

推荐文章

RECOMMEND NEWS